网站地图 知识问答库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欧化的白话名词解释?

文化 没头脑没常识 2022-08-04 10:49 0 20173

欧化的白话,是指语法、文笔、风格或用词受欧洲语言过份影响的汉语言。欧化是汉语古白话向现代白话转变的语法标志。通过吸收外来语词汇,采用印欧句法,借鉴西语表达方式形成了汉语中的欧化现象,而这种欧化则是通过翻译来开启、借鉴并逐渐实现的。现代欧化的白话文的诞生肇始于“五四”前后以胡适、陈独秀、傅斯年等为代表的现代知识分子的提倡与推动。在推动汉语欧化用力颇勤者之中,傅斯年的态度非常坚决且其观点具有代表性:“要想使得我们的白话文成就了文学文,惟有应用西洋修词学上一切质素,使得国语欧化。”1922年陈独秀做《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大书“国语的欧化”。不可否认,汉语的欧化起初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确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随着大量翻译作品蜂拥而入,汉语中也出现了过度欧化的现象,对汉语的自然性和纯洁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延伸分析】

在五四文学运动中,文学语言呈现欧化的白话现象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晚晴以来,士大夫兴起的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使白话的文学语言地位空前提升,但当时晚晴众多报刊追求的白话实际上是一种倾向于“原汁原味”口语的白话,其时晚晴庞杂的小说创作也多沿袭了明清小说的语言。真正到了文学革命时期,语言的变革才为之一新。胡适提出的“文学的国语,国语的文学”,以文学去规范国语,重视欧化的文法,想以此更明白清晰的表达思想。接着,傅斯年则提出了更为系统全面的欧化白话思想,在思想价值层面,他认为欧化才能是人化,在具体的条款建议方面,他提出应该采用标点符号、特定地方不采用文言虚词等,他的思想集中表述为“就是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章法,词枝……一切修词学上的方法,造成一种超于现在的国语,欧化的国语,因而成就一种欧化的文学。”同时,《小说月报》继1921年革新之后,便开辟有“语体文”欧化的讨论。其关于欧化白话问题的探讨包含了较为丰富的现实内容,在相当程度上表明了新文学阵营对“欧化白话”的接受。如茅盾对读者程度的批判,从而坚持欧化的取向。另外,新文学的第一批作家的创作也很好的体现了他们对欧化白话文的追求。比如鲁迅小说语言中的欧化倾向,周作人在《燕知草跋》一文中提出的“以口语为基础,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的,杂糅调和……”自由主义式的糅合的语言观。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暂时还没有回答,开始 写第一个答案吧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