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知识问答库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古人对地震的解释是怎样的?

文化 文化常识 2020-10-07 16:24 1 24184

古人对地震的解释是怎样的?

#天文#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已有1条答案
admin admin
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次地震发生在周幽王二年,即公元前780年,震中位于陕西的岐山,正是周朝的国都区域所在,这是一次非常严重的地震,引起国人的强烈震恐。《史记.周本纪》记载,当时的太史伯阳甫认为:“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填阴也。”伯阳甫认为这次地震灾异是由“阴阳失衡”所导致的,这也是中国古代关于地震成因的主流观点,此种解释在史籍中屡见不鲜,如《汉书.杜钦传》记载:“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臣者,君之阴也:子者,父之阴也:妻者,夫之阴也。”强度高的地震有着巨大的破坏性,古人尚未能够揭示地震发生的客观成因。于是纷纷附以“天人感应”之说,认为这是上天对人类的一种警示,是对人类为恶的一种惩罚,而承担主要责任的则是君王,于是每当地震发生的时候,皇帝往往引以自责,例如《清史稿.世祖本纪二》记载:“自古变不虚生,率由人事。朕亲政七载,政事有乖,致灾谴见告,地震有声。朕躬修省,文武群臣亦宜协心尽职。朕有阙失,辅臣陈奏毋隐。”
这里讲的就是清朝顺治皇帝在地震发生之后所作的自谴。古人还经常把地震与许多怪异的现象联系在一-起,有时也把地震所引发的某些自然现象当成--种信号来看待,以为上天显灵,指意于人,例如《晋书●冯跋载记》记载,闵尚看到地震中的建筑物都向右倒,便据此认为人们都应当向西方逃移。当然,在这种“阴阳失衡"“天人感应”的主流解释之外,也有人提出了其他的看法,例如《晏子春秋.外篇》记载:“吾见勾星在房、心之间,地其动乎?”也就是说晏子认为地震的发生与勾星位于房宿和心宿之间的这种天象有关。众所周知,月球的运行与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有关,那么其他星球的运行是否可能会与地震的发生有关呢?尽管这只是一-种猜测,没有得到科学的验证,但是为人们认识地震的成因打开了另一种思路。再如,《艺文类聚,海水》记载了庄子的有关看法,他说:“海水三岁--周流,波相薄(搏),故地动。”
就是说,大海三年周流一-遭,海波相搏击而积聚了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传递给了大地,因而造成了地震。这也可以看做是关于地震成因的另一种假说。事实上,地震的成因非常复杂,当今地震研究虽然已经摆脱了古人只能进行臆测的初级阶段,但是远远没有将其中的奥秘完全探究清楚,这还有待于人们的进一一步努力和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赞同 0 0 发布于 2020-10-07 16:26 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