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是是古代的一种刑罚,也就是流刑,把犯人遣送到边远地区服劳役。宁古塔被称为人间地狱,其原因如下:首先,宁古塔乃极寒之地;其次,流放之路是步行,根据对当时流刑的统计,流放宁古塔的路中,死亡率非常高,基本一路上有一半的人死亡。但是死去的人是解脱,活下来的人,虽然有一条命,等着他们的只有恶劣的环境和痛不欲生的奴隶生活。
“流放宁古塔,永世不得入关。”这怕是最恐怖的惩罚吧,清朝的犯人听到后,宁愿一死了之,也不愿意前往。宁古塔的惩罚,比车裂、凌迟、五马分尸都要恐怖。尤其是女犯人,在听到宁古塔的时候,就仿佛已经处于地狱之中。宁古塔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为什么清朝犯人如此惧怕?
宁古塔并不是一座塔,而是一个地名。它位于黑龙江牡丹江的附近。“宁古塔”在满语中是“六”的意思,也是满族传统姓氏之一。
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生了六个儿子,世代在这里生活,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当时整个满清王室都将宁古塔当做他们的“老家”。
起初,宁古塔是中国清朝统治东北边境地区的重镇,后来随着清军北迁,定都北京后,大批居住在宁古塔的人向内地迁移。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地区的人越来越少,而宁古塔也失去了边防重镇的地位。
但是宁古塔并不是监狱,一般被流放过去的犯人,有了“奴隶”的身份,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清朝的朝廷就想出来一个办法,让罪犯流放宁古塔,一方面是让这些罪人接受惩罚,另一方面就是开发“宁古塔重镇”,来到这里的罪犯,不仅要开垦荒地,还要修建宁古塔。
在清宫剧中,不管是大臣还是女人,只要一听到皇帝说“流放宁古塔”这几个字,一定是面露难色,苦不堪言,好像大难临头了。为什么听到宁古塔就脸色大变?宁古塔的恐怖之处到底在哪里?
第一,宁古塔乃极寒之地。在电视剧《延禧攻略》中,娴妃的父亲被皇上发配到宁古塔,她一脸忧愁地送走父亲,为父亲准备了厚厚的棉衣,即便这样,娴妃还是害怕自己准备的东西不够多。由此可见,宁古塔非常寒冷。
一年365天,宁古塔地区的春天只有四个月,风沙非常大,八月大雪纷飞,九月河流结冰,然后在随后几个月都是漫天大雪,常年都是零下几十度的气温。毫不夸张地说,宁古塔不适合人类居住。
第二,流放之路是步行。现代人去宁古塔的话,飞机、火车、汽车,最多走几里地就能到。古代虽然有马车,但是都不是给犯人用的,罪犯没有资格乘坐交通工具,完全靠双腿步行走过去的。如果只是从北京出发,也要3000里,光是走过去的话,可想而知路途多么遥远。
宁古塔之路本就艰辛,犯了罪的人有很多文人墨客,若是犯下重罪,不仅会被秋后问斩,更要连累家族之人。男人的妻子儿女都会被判流放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虽然路途遥远,但是有很多官差都抢着送过来。而这些被流放的女子,无论是犯人还是犯人的妻女,都遭受了非人的折磨。
这种流放犯人的刑罚被称为流刑,虽然说比死刑好一点,但是在去往宁古塔的路上,很多女人都遭受了官差的欺压,很多托女子还没有到宁古塔,就受折磨而死。
而这些官人的妻女,很多都是貌美如花,官差抢着送,就是因为在晚上休息是可以对她们随意欺侮。
除此之外,这些官差还有钱赚。按理说,宁古塔这么远,就算是官差也不是很想去,除非是朝廷要求。但偏偏有些人就钻了这个空子,押送一些官员的妻女时,他们的娘家人会稍作打点,他们会贿赂这些官差,好照顾一下流放的女人。
有良心的官差会对这些女人加以照顾,不至于让她们死在半路上。但也有一些官差就是为了白嫖银子,对这些女人该打就打,该骂就骂,甚至还不给饭吃。
按照清朝押送犯人的规定,每日至少走50里地,也就是说要走到宁古塔起码四五个月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流放地点,因此无论天气多么恶劣,几乎都没有休息的时间。
这些被押送的犯人,还要全程带上沉重的脚镣手铐等刑具,而其中的女人,从小就要缠足,三寸金莲的她们,双脚几乎都被磨烂了。
按照规定,这些犯人每天的食物本应该有规定,但是走一天路,这些犯人吃不上一顿饱饭都是很正常的,有的官差竟然想到用饭来换这些女人的清白。
如果有在路上饿死的人,不是被丢掉喂豺狼野豹,就是被当地人分食。本就舟车劳顿的官差,如果看到有犯人因为走不动路而停歇,对她们拳打脚踢,是常有的事。
根据对当时流刑的统计,流放宁古塔的路中,死亡率非常高,基本一路上有一半的人死亡。如果是酷暑或者严寒天气,活着的可能都没有三分之一。
后来清朝规定不允许冬天押送犯人,就是为了提高存活率,为宁古塔的建设提供劳动力。但是死去的人是解脱,活下来的人,虽然有一条命,等着他们的只有恶劣的环境和痛不欲生的奴隶生活。
流放宁古塔的女犯人更惨,她们会被分配给披甲人做奴隶。清朝很多男人收到被发配到宁古塔的消息后,甚至会让自己的妻女自尽,也不愿意让他们去受罪。为什么会这样?
原来“披甲人”指的是女真人,清朝在征战疆土的时候,女真人投降后便进入宁古塔生活了,他们本就是满清中最低等的人,比八旗子弟的等级都要低,大多是清朝的奴隶。如果边疆有敌国来犯,那么他们就会披上盔甲去作战。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这些女真人的性格也非常野蛮。正是因为披甲人能够打仗,清朝才没有干涉披甲人的生活,而到了雍正时期,朝廷甚至还下令披甲人能够随意处置这些罪犯,无论是扔掉还是杀害,清朝都不会干预。
清朝的女犯人要是落到他们手中,后果可想而知。披甲人本来就是奴隶,对待流人更是毫不留情。
他们要求为奴的犯人,没日没夜干活,甚至只要稍不如意就随意杀害。这些犯人不仅没有自由,更没有尊严,一旦成为披甲人的奴隶,那么他们的后人,世世代代都是披甲人的奴隶。
而落到披甲人手中的女人,还要被镇守在宁古塔的士兵肆意蹂躏,沦为军妓,甚至有些一不小心就会被杀死。
按照传统思想,女人的贞操非常重要,如果女人被披甲人所侮辱,不仅被唾弃,在死后也不能被葬祖坟。如果自己的妻子遭到如此对待,宁愿在去之前自尽。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死在宁古塔,也有少数人凭借顽强的意志活下来,在宁古塔一直生活着。基本活下来的都是一些,有远大抱负的文人墨客,对于宁古塔来说,这些人的存在能够传播一些文化。
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为了清朝流放人员的接收地,著名诗人吴兆骞,因为科场案被流放到宁古塔以后,在宁古塔生活了二十三年,他也经历过苦难生活,但是他不甘就这样,在宁古塔办理了“教学机构”,专门教当地的满族人语文,促进了当地的汉语言文化。
后来他还写了一本《秋笳集》,诗集中专门描述东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吴兆骞也因此成为了大诗人。
这些文人墨客的到来,传播了中原的文化,女真人“野蛮”的民族文化,也逐渐被汉化,一些原始的生活方式被改善,双方的融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事实上,只是个别的地方陋习还没有改变,导致犯人受到极大的折磨。宁古塔地区没有现象中那么恐怖,大部分流放到这里的犯人,还有活下去的机会。
可怕的并不是宁古塔这个地方,而是从京城到宁古塔的路途,存在很多未知的险境。所以宁古塔成为清朝人民心中的不祥之地,一旦被流放在这里,家庭、荣誉、财富都没了。这三个字不仅成为了文人墨客的噩梦,更是成为了清朝女囚犯的噩梦。
相关问题
- 03-24 冬天钓鲫鱼用什么味型饵料(寒冬钓鲫鱼特效饵料最佳配方)
- 03-24 冬季阴天钓鲫鱼钓深还是钓浅(深冬雨天野钓鲫鱼钓多深水好)
- 03-24 路亚水滴轮和纺车轮哪个好(新手海钓路亚用什么性价比高)
- 03-24 8字环与子线的最佳绑法(图解子线与8字环的绑法)
- 03-24 冬天钓鲢鳙技巧(冬钓鲢鳙用什么饵料钓多深水)
- 03-24 6米3鱼竿钓鲫鱼吃铅几克(钓鲫鱼铅坠一般多少合适)
- 03-24 钓鲈鱼的最佳饵料(钓淡水鲈鱼用什么饵料最好)
- 03-24 饵料怎么开效果最好(饵料单开还是混合开好)
- 03-24 垂钓鲤鱼饵料配方(秋冬季野钓鲤鱼的商品饵最佳配方)
- 03-24 鲢鳙鱼怎么钓要放多深(鲢鳙一般钓多深最合适)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admin 回答于11-06
-
请问如何注册呢
Quinn 回答于11-03
-
心丶。
访客 回答于08-15
-
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和田间反复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准育种”的转化,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全面提升育种水平,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科学家Peleman和Van der Voort于2003年提出的,他们申请了“Breeding by design”的商标,并指出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作物中控制目标性状的QTLs位点的定位与分析,以及各个基因座的等位变异对表型的效应值。
admin 回答于07-20
-
实生选种是从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植株群体中,采用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葡萄实生选种不等同于自交选种。这是由于实生选种既可能是自花授粉,又可能是异花授粉,或两者相结合,后代有一定程度的杂交个体。在自由授粉情况下,葡萄两性花品种既能自花授粉,又能异品种授粉,雌能花品种仅能异品种授粉。而葡萄自交选种指的是从同一品种、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的授粉所获得的后代中进行品种选择的方法。
admin 回答于07-20
-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