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古人留须是一种习俗和文化,就像是我们过去的一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老观念等等,都在逼迫着中国人不许割掉自己的须发。
太监
古人留须的这种习俗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相对应的文化,就像胡须文化。
上嘴唇上的胡须叫做“髭”,下嘴唇上的胡须叫做“粜”, 脸颊旁边的胡须叫做“髯”,而下巴上的胡须叫做“襞”。
在古时候,男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全都是要留胡须的,那些没有留胡须的,如果不是“天阉”, 生理上出现重大问题,那么就是成为了太监,没有办法“行人道”,颏下留不下一点胡须。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袁绍派遣兵士进入皇宫,尽数斩杀无须之人,因为只有宦官无须,皇宫之中无需的就只有宦官了,当然,这里边也会存在有误杀,有许多男子胡须长得不够旺盛,在仓促之间,会被人当做阉人斩杀。
古时候男人留胡子是有讲究的:
第一, 胡须是男性的象征
古乐府陌上桑,上面记载: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候,每一个挑着担子走路的男子,都是留有胡须的。
在1961年的红旗杂志上,曾经发表一篇《逻辑和语言》,这篇文章中曾经谈到汉族男子,在过去是要留胡须的,但留胡须并不是因为喜欢胡须才留下的,而是当时身为男子必须留胡须的观点,迫使他们留下胡须。
还有著名学者沈从文,在光明日报上曾经发表一篇名叫《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的千字文,这篇文章当中认为古时候的人并不一定必须要留胡须。之后王力发表了一篇副标题为“答沈从文先生”《关于胡子问题》的文章。
第二, 显示家庭背景
在古时候,如果一个人双亲全都故去,他就必须要蓄须以尽哀思之情,父亲逝世就要将上嘴唇上的胡须留长,母亲逝世则是要将下巴上的胡须留长。如果是父亲和母亲双双辞世,则上下嘴唇的胡须一起留。从此开始就只能进行日常的简单的修剪,完全不可以剃光胡须。
在民国时期,鲁迅先生的形象就是上嘴唇上留有胡须,而他的下巴光洁,毫无半点胡须,他这就是父亲已故,母亲还健在的表现。
在外扣侵华的那段黑暗时代,许许多多的爱国主义人士,全部自发上下一起留胡须。从形象上来表明自己的志向,代表国之沦陷,表明天父地母君亲皆亡。
第三, 胡须也是颜值担当
在秦汉的时候,美男子的标志就是“多须髯”。《续汉书》中有所记载,在东汉灵帝的时候,钜鹿郡太守司马直
“洁白,美须髯,容貌俨然,乡闾奉之如神。”
古时候,男子能有一把漂亮的胡须,才能够成为当时有名的美男子。
在《汉书·霍光传》里也有记载:
霍光“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
三国时期的名人更加都是“大胡子”代表,当然其中最为经典的胡须,就长在蜀国著名大将关羽的脸上,长约数尺。
《三国志·魏书·崔琰列传》记载,曹操手下有一个谋士崔琰,他的胡须相当漂亮:
“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
南朝刘庆义所著《世说新语·容止》记载,当年匈奴派来使者,曹操“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安排崔琰代替他前去接见使者,他则“捉刀立床头”, 最后匈奴的使臣说道:“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怎么样的胡须才能算是漂亮呢?至少长度要达到标准。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一》里面列举出了几个古代名人的胡子长度,晋太傅王育,还有十六国前赵政权开国皇帝刘渊“皆三尺”;崔琰“须长四尺”;刘渊之子、前赵昭文帝刘曜“ 长至五尺”。
相关问题
- 03-19 刘鑫江歌案是怎么回事现状如何(江歌母亲宣布起诉刘鑫江歌案事件始末)
- 03-19 美人鱼存在的证据是什么(5个美人鱼可能存在的证据)
- 03-19 林冲简介及生平事迹(林冲介绍)
- 03-19 唐武宗为什么不传位儿子(唐武宗为什么不立儿子为帝)
- 03-19 世界十大最贵红酒(全球10大最贵葡萄酒)
- 03-19 缅甸是哪个国家的(缅甸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 03-19 直招士官为什么是个坑(大专直招士官为什么是个坑)
- 03-19 泉州十大古镇排名(泉州十大古镇有哪些)
- 03-19 哪个奥特曼战士最强(最强的奥特战士是哪一位)
- 03-19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大全(中国古代历史上十大传世名曲)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admin 回答于11-06
-
请问如何注册呢
Quinn 回答于11-03
-
心丶。
访客 回答于08-15
-
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和田间反复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准育种”的转化,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全面提升育种水平,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科学家Peleman和Van der Voort于2003年提出的,他们申请了“Breeding by design”的商标,并指出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作物中控制目标性状的QTLs位点的定位与分析,以及各个基因座的等位变异对表型的效应值。
admin 回答于07-20
-
实生选种是从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植株群体中,采用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葡萄实生选种不等同于自交选种。这是由于实生选种既可能是自花授粉,又可能是异花授粉,或两者相结合,后代有一定程度的杂交个体。在自由授粉情况下,葡萄两性花品种既能自花授粉,又能异品种授粉,雌能花品种仅能异品种授粉。而葡萄自交选种指的是从同一品种、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的授粉所获得的后代中进行品种选择的方法。
admin 回答于07-20
-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