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星空探索始于400多年前,伽利略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了星空,也是在那个时候人类把目光转向了星空。而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后从第一个人造卫星飞出地球、第一个人类飞出地球以及成功实现载人登月,看起来人类仿佛征服了地球,正式展开下一阶段的太空探索。
从太阳系到银河系
人类的发展进化之路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认识生存环境以及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过程。人类从非洲大陆崛起一路发展进化,最终靠着聪明的大脑走出非洲,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地球上的顶峰珠穆朗玛峰人类已经征服,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也有了人类的足迹,而最远处距离我们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人类已经成功踏足。我们的世界观不再局限于这个地球,我们生活的世界也变成了地球村。抬头仰望星空看见的银河就是我们太阳系的归属,太阳只是银河系中2000多亿颗恒星中的一员。
但是太阳系成了人类文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飞离的囚笼。目前阶段人类只登陆过月球,这颗距离我们最近的自然天体。而人类非常感兴趣的火星距离地球5000万公里至4亿公里,却也是人类文明难以企及的存在,目前只发射了大量的火星探测器以及火星车,距离载人登陆火星还有一段时间。
按照最新的统计太阳系直径在2-3光年,这意味着从地球飞出太阳系至少要飞行1光年的距离,这个过程中会先后超过八大行星、柯伊伯带天体以及奥尔特云,最终经过寒冷冰冻的世界离开太阳系按照文明等级的划分,人类现在距离I级文明还差一点,大约处在0.7级左右。只有等超过I级文明之后人类才可能彻底脱离地球,只有当达到II级文明以后才可能飞离太阳系。
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
地球生命发展繁衍38亿年之久,到今天甚至发展出智慧文明,而宇宙大约有138亿年的历史,可观测宇宙直径大约是930亿光年,恒星的数量数不胜数,可想而知宇宙中不可能只有地球上存在生命,地外生命必然是存在的,但是它们又在哪里?
至少在太阳系内除了地球之外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的痕迹,因此科学家也把目光瞄向了太阳系之外,尤其是银河系之内距离我们较近的那些恒星。寻找地外生命首先要找到岩石行星,它们是生命生存发展的根本。NASA已经发射了两代望远镜用来搜寻系外行星,到目前为止也发现了数千颗系外行星的存在。
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一直以来都被人们所关注,毕竟这是人类未来可能飞临的恒星。比邻星属于半人马座α三合星(南门二)其中的一员,它所属的系统是三合星,三颗恒星采用特殊的方式运动,半人马座αA星和B星绕着共同的质点运动,而半人马座αC星也就是比邻星绕着两颗恒星运动。
刘慈欣的多部科幻小说都是以半人马座α星为背景的,例如《三体》以及《流浪地球》等等。
那么在比邻星这颗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周围真的存在生命吗?
目前这个问题很难去回答,但科学家认为是可能存在生命的,只不过由于环境非常恶劣,可能是特殊的生命。在流浪地球中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地球由于太阳提前进入爆发期,人类面临着紧迫的危机,没有办法要想保证所有人类的生存,那么只能寻找新的家园,这个时候带着去地球一起去流浪。
而他们的终点就是比邻星,因为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当然大刘可能没有想到在这部小说创作之后,科学家竟然会从比邻星周围发现行星的存在,并且这颗行星位于比邻星的宜居带边缘。
什么是宜居带?这是一种定义,以太阳系为例子,在距离太阳的一定距离范围内,可以保证温度适合,有稳定的液态水,地球就处在这样的区域内,科学家也认为这是生命诞生发展的先决条件。而在比邻星周围就存在这样一颗岩石行星位于宜居带内。
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那就是比邻星和太阳本质上不同,比邻星是一个质量要更小的恒星,准确来说是红矮星。质量小意味着它的宜居带相较于太阳系要更加靠近自己,同时红矮星并不稳定,它的一次次爆发会释放大量的辐射能,可想而知它周围的行星是完全遭受不注的,生命很难诞生和存在。
旅行者一号未来将飞跃比邻星
这颗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比邻星要在4.22光年之外,距离我们可以说是遥远的天外,人类很难企及。但是在44年前NASA发射的一颗星际探测器旅行者一号,它的行进路线上就有比邻星这一站。旅行者一号飞行43年目前距离地球大约是230亿公里,按照它目前的方位以及平均飞行速度,大约需要7.4万年旅行者一号会飞跃比邻星。
当然我们很清楚等到了那个时候旅行者一号早都已经和地球之间失去了联系,实际上在2025年以后它将不再受我们的控制。因此说这颗距离我们最远的人造物体即使飞跃比邻星,它也不会传回什么信息。
但是旅行者一号上携带了金属唱片,上边雕刻了人类的基本信息,如果未来有一天真的有地外生命捕获了旅行者一号,那么根据这些信息它们或许就可以找到太阳系的位置,从而和人类文明建立联系。
说在最后
地球不会是人类文明的坟墓,星辰大海才是人类未来的方向,尤其是随着人类的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受到影响正在变坏,例如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地球平均温度持续升高,未来必将引起极端的气候变化,对于地球生命会有致命影响,但随着人类的发展未来或许可以应对!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问题
- 03-24 冬天钓鲫鱼用什么味型饵料(寒冬钓鲫鱼特效饵料最佳配方)
- 03-24 冬季阴天钓鲫鱼钓深还是钓浅(深冬雨天野钓鲫鱼钓多深水好)
- 03-24 路亚水滴轮和纺车轮哪个好(新手海钓路亚用什么性价比高)
- 03-24 8字环与子线的最佳绑法(图解子线与8字环的绑法)
- 03-24 冬天钓鲢鳙技巧(冬钓鲢鳙用什么饵料钓多深水)
- 03-24 6米3鱼竿钓鲫鱼吃铅几克(钓鲫鱼铅坠一般多少合适)
- 03-24 钓鲈鱼的最佳饵料(钓淡水鲈鱼用什么饵料最好)
- 03-24 饵料怎么开效果最好(饵料单开还是混合开好)
- 03-24 垂钓鲤鱼饵料配方(秋冬季野钓鲤鱼的商品饵最佳配方)
- 03-24 鲢鳙鱼怎么钓要放多深(鲢鳙一般钓多深最合适)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admin 回答于11-06
-
请问如何注册呢
Quinn 回答于11-03
-
心丶。
访客 回答于08-15
-
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和田间反复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准育种”的转化,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全面提升育种水平,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科学家Peleman和Van der Voort于2003年提出的,他们申请了“Breeding by design”的商标,并指出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作物中控制目标性状的QTLs位点的定位与分析,以及各个基因座的等位变异对表型的效应值。
admin 回答于07-20
-
实生选种是从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植株群体中,采用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葡萄实生选种不等同于自交选种。这是由于实生选种既可能是自花授粉,又可能是异花授粉,或两者相结合,后代有一定程度的杂交个体。在自由授粉情况下,葡萄两性花品种既能自花授粉,又能异品种授粉,雌能花品种仅能异品种授粉。而葡萄自交选种指的是从同一品种、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的授粉所获得的后代中进行品种选择的方法。
admin 回答于07-20
-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