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常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待字闺中的女子胳膊上被点上守宫砂,来表示还是处子之身,假如守宫砂消失不见,就说明贞洁已经不在了。这个情节在各个类型的古装电视剧都有广泛运用,笔者不禁怀疑:这所谓的“守宫砂”到底是什么原理,真的有电视剧里演的那么神奇吗?
历史上最早出现“守宫”这个词,是成书于战国至两汉之间的《尔雅》中记录的。但这时“守宫”与女子的贞洁还扯上关系,用来形容的是壁虎。因为壁虎“常在屋壁,故名守宫”,古人就把壁虎当成祥瑞之兽,守宫形容的意思好似壁虎“看家”。
而“守宫砂”的概念,根据学者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根据已有史料大胆推测,“守宫砂”的出现和秦始皇重视血脉纯洁、大力表彰守节寡妇以及晚年追求长生不死导致方术大兴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联系。
“守宫砂”的点臂之术,归根结底是一种“方术”。
那么“守宫”,又是怎么和女子的“守宫砂”连在一起的呢?
据说,“守宫砂”的使用方法,就是用一种中国产的雌性变色龙,捕获捣碎后和朱砂混合在一起,制作而成。然后将这种材料点在刚出生的女婴胳膊上,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掉色的,只有女子失去贞操才会消失。然而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并没有多么可靠的科学依据。
或许这种雌性的变色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壁虎。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就有相关记载,表示用罐子将壁虎豢养起来,每天给它喂食朱砂,吃下去的朱砂大概七斤左右,就可以将其一同捣碎制作成“守宫砂”的材料。只要将这种材料点在未婚女子的肢体上,就会出现一个不易消失的“小红痣”,来守护着女子的贞洁。
那么,这“守宫砂”用来衡量和检测女子的贞操,到底准不准呢?
其实不只是我们,在古代就有人对“守宫砂”提出质疑。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也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表示:“点臂之说,《淮南万毕术》、张华《博物志》、彭乘《墨客挥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也就是说那些记载的条条是道,但实际上大概都不是真的。
还有隋唐时期,《唐本草》也对“守宫砂”的科学原理提出质疑,认为它并不一定是可靠的。但即便如此,“守宫砂”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反而在世人的认知中地位越来越高,更受到所谓的文人士子喜爱。
此外,美国俄克拉科马州立大学的卡斯滕教授对此也有过研究。他在一次偶然间,意外发现几只交配后死亡的变色龙,通过变色龙的激素研究发现,它们体内含有非常高的雌性或雄性激素。由于这一研究,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守宫砂”。据说“守宫砂”就是由雌性变色龙制作的,还有很高的雌性激素,一旦遇到雄性激素后就会互相抵消或中和掉,所以才会导致“守宫砂”变淡或消失。这样一看,仿佛“守宫砂”的原理是很有依据的,但究竟是不是这么一回事,还有待考证。
不管“守宫砂”是不是可靠的,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它的作用要远远大过真相。要知道,“守宫砂”的作用,就是检测女子的贞洁。假如古代一个未婚女子,胳膊上没有这个小红点,她的处境多半是很艰难的,肯定倍受流言蜚语的侵害。
就算是“守宫砂”并不能检测女子的贞洁,在这种心理暗示的约束下,女子也会因为各种害怕,而小心翼翼保护好自己的贞洁。这样的话,“守宫砂”发明者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守宫守宫,守的不只是现代意义上的子宫,更是男子的“私人财产”。在古代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可谓是很低,不仅谈不上人权,而且处处被男权压榨。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却要守身如玉,甚至“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一类的言论,都直接成为束缚古代女性的枷锁。再回到我们所说的“守宫砂”,其实它和所谓的“贞节牌坊”很相似,都只不过是控制和束缚女性的一种手段。
相关问题
- 03-24 冬天钓鲫鱼用什么味型饵料(寒冬钓鲫鱼特效饵料最佳配方)
- 03-24 冬季阴天钓鲫鱼钓深还是钓浅(深冬雨天野钓鲫鱼钓多深水好)
- 03-24 路亚水滴轮和纺车轮哪个好(新手海钓路亚用什么性价比高)
- 03-24 8字环与子线的最佳绑法(图解子线与8字环的绑法)
- 03-24 冬天钓鲢鳙技巧(冬钓鲢鳙用什么饵料钓多深水)
- 03-24 6米3鱼竿钓鲫鱼吃铅几克(钓鲫鱼铅坠一般多少合适)
- 03-24 钓鲈鱼的最佳饵料(钓淡水鲈鱼用什么饵料最好)
- 03-24 饵料怎么开效果最好(饵料单开还是混合开好)
- 03-24 垂钓鲤鱼饵料配方(秋冬季野钓鲤鱼的商品饵最佳配方)
- 03-24 鲢鳙鱼怎么钓要放多深(鲢鳙一般钓多深最合适)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admin 回答于11-06
-
请问如何注册呢
Quinn 回答于11-03
-
心丶。
访客 回答于08-15
-
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和田间反复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准育种”的转化,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全面提升育种水平,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科学家Peleman和Van der Voort于2003年提出的,他们申请了“Breeding by design”的商标,并指出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作物中控制目标性状的QTLs位点的定位与分析,以及各个基因座的等位变异对表型的效应值。
admin 回答于07-20
-
实生选种是从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植株群体中,采用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葡萄实生选种不等同于自交选种。这是由于实生选种既可能是自花授粉,又可能是异花授粉,或两者相结合,后代有一定程度的杂交个体。在自由授粉情况下,葡萄两性花品种既能自花授粉,又能异品种授粉,雌能花品种仅能异品种授粉。而葡萄自交选种指的是从同一品种、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的授粉所获得的后代中进行品种选择的方法。
admin 回答于07-20
-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