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阳历,承自古代的埃及。那时尼罗河的水大约每365天泛滥一次,周而复始。因此365天便被定为一年。而月亮大约每30天缺而复圆,因此30天便被定为一个月。这样,一年12个月还余5天,古埃及人便把这多出的5天放在年终当节假日,好让大家庆贺新年。
然而,尼罗河河水泛滥的周期只是一个大致的数字。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回归到原先的位置,所需的时间要比365天多1/4天。这样,河水泛滥的时间实际上每年大约往后推了1/4 天。随着岁月的推移,尼罗河泛滥的日期越来越晚,而新年则有时出现在炎夏,有时出现在隆冬!大约每1460个春秋,便含有 1461个埃及年,整整多出一年!
公元前46年,具有传奇般魅力的罗马执政者儒略·凯撒(JulianCaesars,公元前120? —前44),终于下定决心改变这一混乱状态。在天文学家的帮助下,他把公元前46年延续为445天,而从公元前45年开始,改成目前尚在使用的阳历,这便是以凯撒名字命名的“儒略历”。
儒略历对每年长出的大约1/4天,采用设闰的办法。即遇到闰年,每年加上1天,变为366天。如果一个回归年恰为365又四分之一天,那么每4年设一闰也就够了!可是一个回归年准确的时间是365.2422天,每年实际上多出的是 0.2422天。这样,每一万年必须加上2422天才行,平均每100年要闰24天。这就是现在采用的“四年一闰而百年少一闰”的道理。
不过,百年24闰,一万年也只加2400天,还有22天怎么办? 于是历法家们又定出了每400年增一闰的规定,这样也就差不多补回了“百年24闰”少算的差数!当然,就这样每万年还是多闰了3天,但这已经足够精确了。从凯撒到现在,儒略年与回归年也还没差过一天呢!数学家们对于设闰的办法却另有高见,他们把多出的天数 0.2422展成连分数:
其渐近分数是
这些渐近分数一个比一个更接近0.2422。
这些渐近分数表明,4年加一闰是初步的最佳方案;但29年7闰将更好些,而33 年设8闰又要更好!这相当于99年加24天,它与“百年24闰”已极接近。但后者显然要好记和实用的多,所以即使是数学家也会赞成历法家的设闰方案的!
同样的方法可以用到我国农历的设闰中去。农历月是根据 “朔望月”来确定的。所谓朔望月是指从一个满月到下一个满月的时间间隔。这个间隔准确地讲有29.5306天。前面讲过,一年有365.2422天,因此一年的月数该有
即平均12个月多一些。所以,农历月有时一年12个月,有时一年13个月,后者也称农历闰年。把上面商的小数部分展成连分数:
它的渐近分数为
渐近分数的性质表明,农历月两年设一闰太多,3年设一闰太少,8年设三闰太多,11年设4闰太少,如此等等。读者一旦知道了上述的道理,对于我国农历的设闰,便不会感到奇怪了!
下面转到另一种重要的天体现象———日食和月食上来。可能有不少读者对此感到神秘,不过,当读完这一节之后,一切的神秘感便会消除,说不定还能当一个小小的预言家呢?
古代的人由于不了解日食和月食这些自然现象,误把它们当成灾难的征兆。所以当这些现象出现时,就表现得惊慌失措,惶恐不安!
据史书记载,大约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吕底亚和麦底亚两国,兵连祸结,双方恶战五载,胜负未分。到了第6个年头的一天,双方激战正酣。忽然间天昏地暗,黑夜骤临!战士们以为冒犯了神灵,触怒了苍天,于是顿然醒悟。双方立即抛下武器,握手言和!后来天文学家帮助历史学家准确地确定了那次战事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午后。
另一个传说是,航海家哥伦布在牙买加的时候,当地的加勒比人企图将他和他的随从饿死。哥伦布则对他们说,如果他们不给他食物,他那夜就不给他们月光! 结果那一夜月食一开始,加勒比人便投降了!现在已经查证到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504 年5月1日。
其实日食、月食只是由于太阳、月亮、地球3种天体运动合成的结果。月亮绕地球转,地球又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了地球和太阳的中间,且这3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光,就发生日食,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且这3个天体处于一条直线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就发生月食,如图所示。
但是,由于月球的轨道平面并不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平面上,因此月球每次从地球轨道平面的一侧穿到平面的另一侧去,便与这个平面有一个交点。这样交点有一个在地球轨道内,称内交点;另一个在地球轨道外,称外交点,如图所示。月 球从内交点出发又回到内交点的周期称交点月,为27.2123天。
很明显,日食、月食的发生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月亮恰在内外交点处;二是日、月、地三者共线,即必须是新月或满月。以上条件表明,如果某日恰好发生日食或月食,那么隔一段周期之后,日食和月食的情景又会重演,这段周期恰好是交点月和朔望月的倍数。为了求朔望月和交点月的最小公倍数,把它们的比展成连分数
考虑渐近分数
它表明,过242个交点月或223个朔望月之后,日、月、地三者又 差不多回到了原先的相对位置,这一段时间相当于
242×27.2123=6585.3766(天)
即相当于18年11天又8小时。这就是著名的沙罗周期!有了这个周期,读者便可以根据过去的日食、月食,对将来的日食和月食进行预测了!不过,一年里发生日食、月食的机会是很少的,日食最多5次,月食最多3次,两者加在一起绝对超不过7次!下表标出了2009—2020年的12年间,在我国能看到的日食(○)和月食(●)
相关问题
- 12-03 什么是隐藏分(什么是隐藏分英雄联盟)
- 12-03 人身伤害的交通事故怎么样处理(有人员受伤的交通事故怎么处理)
- 12-03 公牛开关插座质量怎么样(公牛开关插座)
- 12-03 农历鬼节具体时间(鬼节具体时间是多少号)
- 12-03 典妻什么意思(清朝的典妻是什么意思)(典妻的背后是什么意思)
- 12-03 世界上有多少本书(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书籍)
- 12-03 vivoy83a(vivoy83a参数)
- 12-03 两个路由器怎样无线桥接(两台无线路由器桥接连接的方法)(两台无线路由器无线桥接方法)
- 12-03 cba球员年薪排名(cba球员年薪排行榜)
- 12-03 edm营销是什么意思(edm是什么意思)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admin 回答于11-06
-
请问如何注册呢
Quinn 回答于11-03
-
心丶。
访客 回答于08-15
-
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和田间反复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准育种”的转化,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全面提升育种水平,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科学家Peleman和Van der Voort于2003年提出的,他们申请了“Breeding by design”的商标,并指出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作物中控制目标性状的QTLs位点的定位与分析,以及各个基因座的等位变异对表型的效应值。
admin 回答于07-20
-
实生选种是从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植株群体中,采用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葡萄实生选种不等同于自交选种。这是由于实生选种既可能是自花授粉,又可能是异花授粉,或两者相结合,后代有一定程度的杂交个体。在自由授粉情况下,葡萄两性花品种既能自花授粉,又能异品种授粉,雌能花品种仅能异品种授粉。而葡萄自交选种指的是从同一品种、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的授粉所获得的后代中进行品种选择的方法。
admin 回答于07-20
-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