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
1974年,在第8届全国围棋个人赛上,初露头角的聂卫平在蝉联前两届冠军的陈祖德面前溃不成军,仅81手就匆匆落败。
这位后来的“棋圣”说:“没有和陈祖德比赛过的人,是很难想象他在盘上那种咄咄逼人的威势是如何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
而正是在棋盘上让聂卫平喘不过气的陈祖德,在中国围棋在日本围棋面前喘不过气来的时候站了出来,燃亮中国棋道的第一道烽火。
抗衡东瀛
围棋发明于中国,唐朝时期由日本遣唐使带入日本,经过数个世纪的发展,成为日本的传统竞技,具有相当高的竞技水平、深厚文化底蕴和庞大的棋迷群体,而中国围棋经过短暂的乾清盛世后,逐渐走向衰落。
1960年,由陈毅和日本自民党议员村松谦三共同发起,第一个日本围棋代表团访华,迈出现代中日围棋交流的第一步。
日方阵容强大,由濑越宪作九段、桥本宇太郎九段、坂田荣男九段等人组成,我国则由当时名享棋界的“南刘北过”过惕生、刘棣怀领衔,而16岁的陈祖德则成为对抗日本围棋的新生力量。
由于双方实力悬殊,尽管我国棋手竭尽全力,仍以2胜1和32负惨败。日本棋界的王者坂田荣男在比赛中穿着拖鞋满场遛步的悠闲与中国棋手苦思冥想的鲜明对照,对年轻的陈祖德触动很大。
如果说因技不如人尚可容忍坂田的狂傲,那么1961年的中日围棋交流则是中国围棋难以抹去的耻辱。
由于头年的比赛已经探知中国围棋的实力,这次日本代表团阵容足足降低了两个档次。即使如此,八场交锋中国棋手仍以5胜1和35负的悬殊比分告负。
这段无法言说的痛楚,鞭策着陈祖德奋发图强,誓要捍卫围棋发源国的尊严。
连续两年中日围棋交流的惨败,使棋界上下开始正视与围棋强国的差距。1962年全国比赛结束后,中国围棋协会成立。
陈毅亲自写下四言围棋诗勉励中国棋手:纹枰对坐/从容谈兵/研究棋艺/推陈出新/棋虽小道/品德最尊/中国绝技/源远根深/继承发扬/专赖后昆/敬待能者/夺取冠军。
从1965年起,中国围棋告别了之前被日本“让先”和“指导”的对局方式,进入了“真剑胜负”阶段。
击败神话
1964年,陈祖德首夺全国冠军,确定了在中国棋界的领军地位,并创下了中国围棋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战胜日本九段。九段,在日本近代史上是“第一人者”的别称,即使如此,当时日本棋坛的霸主“名人”也多为八段,而不敢轻易以九段自居。
毋庸置疑,九段是每个日本棋士追逐的梦想之巅,而对于抗争年代的中国棋手来说,战胜日本九段更是梦想中的梦想。
1963年,日本围棋代表团第三次访华。经过北京、上海两地11场的激战,日本队以33胜19负1和获胜。比起前两次对抗,中国棋手进步显著,尤其是年轻的陈祖德取得了对日五战五胜的佳绩。
在第4局中,陈祖德挑战日本队团长杉内雅男九段,经过10个小时惊心动魄的鏖战,最终以半子的微弱优势险胜杉内,使这个曾两度挑战日本本因坊冠军的强九段第一次在中国棋手面前输棋。
这是陈祖德自步入棋坛以来所经历的最艰苦、最漫长、最重要的一场对局,当时,他顶着剧烈的胃痛,几乎耗尽了所有的体能挺到了胜利的终点。
1965年10月,陈祖德在上海击败日本棋手岩田达明九段,终于迈出了永载史册的一步。
随着实力的提高,中国棋手的棋风雏形逐渐形成。
以陈祖德为首的顶尖棋手开始研究探索适合于自己风格的布局套路,在此背景之下,根据棋子结构形象地称为“桥梁型”的布局应运而生。
由于它兼速度、作战、地势转换快速的优点,很快在中国棋界流行开来。到1965年,陈祖德苦斗日本高手梶原武雄,桥梁型的应用达到了高峰,因而被日本棋手称为“中国流”。
寥寥三枚棋子在棋盘上的一种组合,在其诞生的“襁褓年代”,却凝聚着陈祖德等前辈棋手为战胜强敌呕心沥血的付出,是中国围棋在贫弱时代中勇于探索的结晶。
1980年代初,随着聂卫平、马晓春等杰出棋士的崛起,中日围棋进入分庭抗礼的前夜。而曾经陪伴中国围棋走过桑沧岁月的陈祖德,却在中国围棋兴隆时期来临之时罹患胃癌,不得不远离征战了20年的围棋棋枰。
此后数年,陈祖德在病床上完成了记载着新中国围棋历史的《超越自我》。晚年的陈祖德,仍为中国围棋的发展发挥余热。
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国围棋古谱的研究中,编撰了16卷《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的鸿篇巨著,给中国围棋界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令整个棋界为之动容的是,在去世的前五天,陈祖德以即将燃尽的生命,在协和医院东院完成了第14卷的最后一局棋,并将最后两卷的编撰委托给刘小光九段……
陈祖德的去世,是世界棋坛的巨大损失。
陈祖德去世前两个月,韩国天王李世石九段曾专程去家中看望,得知陈祖德去世的消息,李世石通过其个人的博客写道:“他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前辈,我感到很难过。我相信他一定是去了一个更美好的地方。”
如今,中国围棋正不可阻挡地崛起为世界棋坛的最强者。这一切,与以陈祖德为代表的先行者的努力密不可分。
相关问题
- 12-01 主食热量最低的食物(主食热量低的食物排行榜)
- 12-01 edt和edp的区别(蔚蓝edt和edp区别)
- 12-01 中国伦敦时差多少(中国和伦敦的时差)
- 12-01 7一12岁儿童必看的电影(6-12岁儿童必看的电影)
- 12-01 八大巅峰异能小说排行榜(十大异能小说排行榜完本)
- 12-01 体育教育专业学什么(体育教育是什么)
- 12-01 五行属金最旺的字取名(五行属金最旺的字)
- 12-01 中国有几所交通大学(中国有几所理工大学)
- 12-01 40岁男人内心想收到的礼物(40-50岁男人实用礼物)
- 12-01 b站视频怎么保存在手机本地(b站视频怎么保存在本地电脑)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admin 回答于11-06
-
请问如何注册呢
Quinn 回答于11-03
-
心丶。
访客 回答于08-15
-
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和田间反复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准育种”的转化,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全面提升育种水平,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科学家Peleman和Van der Voort于2003年提出的,他们申请了“Breeding by design”的商标,并指出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作物中控制目标性状的QTLs位点的定位与分析,以及各个基因座的等位变异对表型的效应值。
admin 回答于07-20
-
实生选种是从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植株群体中,采用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葡萄实生选种不等同于自交选种。这是由于实生选种既可能是自花授粉,又可能是异花授粉,或两者相结合,后代有一定程度的杂交个体。在自由授粉情况下,葡萄两性花品种既能自花授粉,又能异品种授粉,雌能花品种仅能异品种授粉。而葡萄自交选种指的是从同一品种、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的授粉所获得的后代中进行品种选择的方法。
admin 回答于07-20
-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