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魏皇帝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高平陵(今洛阳汝阳县大安乡工茹店村),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武卫将军曹训均从行。对于司马懿来说,终于等到了起兵造反的机会了。于是,在曹爽等人出城之后,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司马师为中护军,率兵屯司马门,控制曹魏都城洛阳。司马懿自率太尉蒋济等勒兵出迎天子,驻扎在洛水浮桥。派人上奏章给皇帝陈述曹爽之罪。对于曹爽来说,最终放弃了抵抗。
于是,曹爽请免职,随曹芳回京。曹爽兄弟一回府,即被司马懿派兵包围。司马懿违背诺言,以谋反的罪名杀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飏、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因此,司马懿赢得了高平陵之变的胜利,从而掌握了曹魏大权。值得注意的是,高平陵之变时,公元179年出生的司马懿,已经70岁了。在古代历史上,这无疑是一个高龄了,也即司马懿原本不用冒险发动兵变的。那么,问题来了,高平陵之变时,已经70岁的司马懿,为何还要起兵造反呢?
一
首先,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齐王曹芳继位,年仅八岁,司马懿乃与大将军曹爽一起接受遗诏辅佐皇帝曹芳。当然,曹爽为了执掌大权,于是上奏天子曹芳,任命司马懿为太傅,效仿西汉丞相萧何那样,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以世子司马师为散骑常侍,子弟三人为列侯,四人为骑都尉。因此,在高平陵之变前,司马懿已经官至太傅一职了。虽然相对于司马懿之前的官职,太傅是一个虚职。不过,太傅的地位,却是超过大将军、太尉、尚书令、丞相等官职的。更为关键的是,到了公元249年,司马懿已经70岁了。从年龄上来看,司马懿无疑属于高龄了。
但是,尽管如此,司马懿还是毅然决然的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对此,在笔者看来,在70岁的时候,司马懿还要冒险起兵造反,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显然是为了确保司马懿家族的生存和壮大。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将军曹爽欲立威名,不听太傅司马懿劝止,力主伐蜀,魏帝曹芳从之。在司马懿被升为虚职的太傅之后,曹爽掌握了曹魏大权,也因此逐渐不把司马懿放在眼里。当然,因为司马懿是托孤大臣,曹爽还是对司马懿颇为防备的。
二
在此之后,因为伐蜀之败等原因,曹爽的行为不但违背了顾命大臣应有的本分,也使魏国国力衰退,不少有志之士颇感不安,希望太傅主持公道。并州刺史孙礼就去和司马懿抱怨,司马懿安慰他说:“且止,忍不可忍。” 正始八年(247年)四月,夫人张氏薨。曹爽用心腹何晏、邓飏、丁谧之谋,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同年五月,司马懿伪装生病,不问朝政。面对咄咄逼人的大将军曹爽,司马懿不仅长期忍让,还希望通过装病的手段,以此让对方降低警惕。
不过,对于司马懿来说,显然担心自己真的去世后,大将军曹爽会打压甚至清除司马懿家族。也即司马懿活着的时候,曹爽很可能还有所顾忌,不敢对司马懿家族怎么样。但是,一旦司马懿真的去世,那么,司马昭、司马师等人,很可能就要直面大将军曹爽的攻击了。也即对于野心勃勃的曹爽,很可能无法容得下司马懿家族,司马懿的门生故吏,遍布曹魏的各个地方,这会引起曹爽的忌惮。于是,等到司马懿去世后,曹爽选择对司马懿家族动手,以此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无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三
因此,从保全家族的角度考虑,司马懿决定放手一搏。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司马懿不起兵造反的话,那么司马懿家族的兴衰,就不会取决于己方手中了。虽然起兵造反存在巨大的风险,不过,一旦成功的话,司马懿就将掌握主动,而不是被动了。另一方面,曹爽的野心,甚至篡权行为,也迫使司马懿不得不动手了。正始八年(247年),曹爽听从了何晏等人之谋,把郭太后(非曹芳亲母)迁到永宁宫。对此,曹爽不仅架空了皇帝曹芳,还连郭太后也软禁了,这成为曹爽不臣之心的最好体现了。
在司马懿韬光养晦之后,曹爽纵容他的党羽亲信,比如何晏割洛阳和野王典农的数百顷桑田和汤沐地作为自己产业,又窃取官物,向其他州郡要求索取,曹魏官吏都不敢抗逆。而一些开罪了何晏等人的大臣,如卢毓、傅嘏等都因小事而被免官。而曹爽的饮食、车马和衣服都与皇帝的类似。因此,如果按照这一趋势发展的话,曹爽确实有可能篡夺曹芳的皇帝之位。作为魏明帝曹叡的托孤大臣,司马懿显然不愿意这一情况的发生。
四
最后,曹爽曾经多次与曹羲等出洛阳游玩,他的同乡大司农桓范认为他们兄弟掌握朝政和禁军,不宜一齐离开,以免一旦有人关闭城门反对他们,他们就不能回到都城洛阳控制大局。不过,曹爽却认为无人再能对他有威胁而不听。但是,曹爽集团的倒行逆施和胡作非为早已经引起了朝中不少大臣的不满,司马懿虽然称病不上朝,其实暗中开始与太尉蒋济等谋划准备推翻曹爽。因为曹爽逐渐暴露的不臣之心,促使蒋济、高柔、王观等曹魏老臣逐渐站到了司马懿这一边。也即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也是这些曹魏老臣的共同意愿。对于司马懿等人来说,长期受到曹魏的恩惠,自然不愿意曹爽持续祸乱朝政下去。虽然司马懿曾经被曹操所压制,甚至被曹操所猜忌。
但是,在曹操去世后,不管是魏文帝曹丕,还是魏明帝曹叡,都非常重用司马懿这位大臣,在曹丕和曹叡临终前,司马懿都是托孤大臣的人选。在此基础上,作为两位曹魏皇帝的托孤大臣,司马懿有义务、有责任站出来阻止曹爽。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清除掉曹爽及其党羽之后,司马懿也逐渐膨胀起来,甚至同样有了不臣之心。公元251年,司马懿病逝。在司马懿去世后,不管是司马师,还是司马昭,都在持续篡夺曹魏的大权,这为司马炎建立西晋,取代曹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不仅有大局为重的考虑,或许也有篡权夺位的野心。对此,你怎么看呢?
相关问题
- 12-29 世界最早发明的留声机是
- 12-29 哪种动物对人类最忠诚
- 12-29 哪些星座的颜值最高
- 12-29 全世界最贵的女人:詹妮佛洛佩兹价值上百亿
- 12-29 生命较短的动物
- 12-29 露西女孩世界上最早的人类
- 12-29 世界公认的十大恶人
- 12-29 世界上体积最大的病毒
- 12-29 世界上最贵的书
- 12-29 最大力的动物是什么动物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admin 回答于11-06
-
请问如何注册呢
Quinn 回答于11-03
-
心丶。
访客 回答于08-15
-
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和田间反复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准育种”的转化,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全面提升育种水平,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科学家Peleman和Van der Voort于2003年提出的,他们申请了“Breeding by design”的商标,并指出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作物中控制目标性状的QTLs位点的定位与分析,以及各个基因座的等位变异对表型的效应值。
admin 回答于07-20
-
实生选种是从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植株群体中,采用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葡萄实生选种不等同于自交选种。这是由于实生选种既可能是自花授粉,又可能是异花授粉,或两者相结合,后代有一定程度的杂交个体。在自由授粉情况下,葡萄两性花品种既能自花授粉,又能异品种授粉,雌能花品种仅能异品种授粉。而葡萄自交选种指的是从同一品种、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的授粉所获得的后代中进行品种选择的方法。
admin 回答于07-20
-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