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清代影视作品中,对于那些身居朝廷中枢的大臣,往往称之为“中堂”。因此,很多朋友认为,“中堂”一般情况下是特指内阁大学士,这种看法实际上并不全面 。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中堂”并非是清代的官方称谓,在官方史料上是没有这个叫法的,大多出现在一些笔记野史当中。
“中堂”的称呼最早源于元代,从明中期以后开始盛行。
《池北偶谈》中记载:“明洪武十五年,设内阁大学士,上命皆于翰林院上任。十八年,又命殿阁大学士,左右春坊大学士俱为翰林院官,故院中设阁老公座于上,而掌院学士反居其旁。诸学士称阁老曰中堂以此。”
清代沿袭明代的官制,设内阁大学士并继承了“中堂”的叫法。中堂本不是官名,古代的时候,将中堂定义为家中的会客室,居中的厅堂。而且中堂也是书、画的一种艺术形式。
雍正以前,内阁是朝廷的中枢机构,大学士如同宰相,权力很大。而且大学士通常情况下分管部务,比如康熙时期的权臣明珠分管吏部,因此他到了吏部上班时,吏部堂官们只能分列两边,由明珠居中,所以就有了“中堂”的叫法。
但需要指出的是,清代时对于“中堂”的称呼也有一种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内阁大学士都会被人称为中堂。这也看他们的实际掌握的权力,以及个人的名望。
比如说康熙时期的张英,他主要是在南书房当差,是康熙帝的近臣,后来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只不过张英没有分管六部事务,所以人们也不称他为张中堂。还有一些封疆大吏,虽然也是大学士,但也不能称中堂。
如乾隆时期的两江总督尹继善,晚年晋大学士;还有福康安以陕甘总督晋大学士,但他们都不能叫中堂。不难看出,中堂首先得是内阁大学士,其次要兼部务,而且在官场上还得有很大的影响力。
雍正七年设立军机处以后,军机处逐渐取代内阁成为新的中枢机构,军机大臣的地位也与大学士并重。
只不过军机大臣不是正式的官职,没有品级。因此,为了提升军机大臣的政治地位,所以皇帝一般会让军机大臣兼大学士,又或是各部尚书。
但可以肯定的是,军机大臣若是不兼大学士,是不能称为中堂的。这种情况很多,比如光绪朝的翁同龢,曾以户部尚书入值军机处,但他不是大学士,故没有人称他为“翁中堂”。
不过作为首席军机大臣来讲,必然也是内阁大学士。清代没有宰相的说法,但军机大臣兼大学士者,一般会被认为是真宰相,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中堂”大人。
或许有朋友会问,笔者的这个说法似乎不对,比如晚清时期的李鸿章,他就不是军机大臣,但同样也叫“李中堂”。确实,李鸿章的情况也比较特殊,他之所以被称为中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是李鸿章长期执掌北洋,位高权重。李鸿章从同治初年开始,一直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同时期,像李鸿章那样资历老、功劳大的,恐怕也只有左宗棠一人了。至于张之洞、刘坤一这些地方实力派,基本上都不能与李鸿章相提并论。
关键是李鸿章深受慈禧太后的宠信,几乎言听计从,加上他又是洋务运动的主将,在当时的官场具有很高的名望。因此称呼他为中堂,也在情理之中。
第二个是李鸿章在总理衙门和海军衙门任职,分别担任北洋大臣和会办大臣。总理衙门在晚清时期与军机处的地位相同,北洋大臣和南洋大臣的名次仅次于总理大臣,非一般人不能胜任。
同样,海军衙门也是中央衙门,最高领导是海军大臣,由醇亲王奕譞担任,李鸿章的地位仅次于奕譞。所以不难看出,李鸿章既是内阁大学士、地方实力派督抚,又是中央两大衙门的高官,自然也就配得上“中堂”这一称呼。
“中堂”是清代官场上的一种别称,没有真正统一的标准,具体要视官职、资历、名望及受皇上宠信程度而定。
相关问题
- 12-29 最蠢的动物有哪些
- 12-29 史上最恐怖电影 排名前十
- 12-29 好看经典的励志电影推荐
- 12-29 催泪的电影排行榜
- 12-29 我知道的那些动物之最
- 12-29 哪些极限运动最恐怖
- 12-29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
- 12-29 世界上最小的猪微型猪比猫狗都小
- 12-29 哪些水果养胃护胃最好
- 12-29 世界最恐怖的离奇事件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admin 回答于11-06
-
请问如何注册呢
Quinn 回答于11-03
-
心丶。
访客 回答于08-15
-
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和田间反复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准育种”的转化,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全面提升育种水平,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科学家Peleman和Van der Voort于2003年提出的,他们申请了“Breeding by design”的商标,并指出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作物中控制目标性状的QTLs位点的定位与分析,以及各个基因座的等位变异对表型的效应值。
admin 回答于07-20
-
实生选种是从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植株群体中,采用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葡萄实生选种不等同于自交选种。这是由于实生选种既可能是自花授粉,又可能是异花授粉,或两者相结合,后代有一定程度的杂交个体。在自由授粉情况下,葡萄两性花品种既能自花授粉,又能异品种授粉,雌能花品种仅能异品种授粉。而葡萄自交选种指的是从同一品种、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的授粉所获得的后代中进行品种选择的方法。
admin 回答于07-20
-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