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知识问答库
首页 > 宠物 > 正文

观赏鱼药物使用方法有哪些

宠物 宠物界的扛把子 2022-08-31 19:12 0 16159

观赏鱼病害中,由病原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和寄生虫病害占绝大多数。用药物杀灭这些病原体是防治观赏鱼病害的主要措施和常用方法。

用药方法对鱼病的防治十分重要。常用的施药方法有:遍洒法、浸洗法、内服法、注射法、涂抹法5种。

如何施行遍洒法

遍洒是指把药物先溶解成水溶液,然后再均匀泼洒到饲养观赏鱼的池(缸)中。鱼饲养在含有药物的水中,受到药物的浴洗,使病鱼体表、鳃以及池(缸)水中的病原体直接接触药液。这种方法对杀灭水中以及病鱼体表和鳃上的寄生虫和细菌有较好的效果,且使用方便,是防治观赏鱼病害最常用的方法。

用于遍洒药物的剂量是以水中最终含有药物的浓度计算的,常用ppm(百万分之一的意思)表示。固体药物用重量比,液体药物用体积比。例如遍洒0.7ppm硫酸铜,就是硫酸铜施入到饲养鱼的水中后,硫酸铜占水重的百万分之零点七。遍洒30ppm甲醛溶液,就是甲醛溶液均匀泼洒到养鱼水体中后,甲醛溶液占水体积的百万分之三十,依此类推。

具体方法是:

1.先准确测量养鱼水的体积,一些不规则的池(缸)要精确计算。一些常用来饲养鱼的池(缸)可以平时测量好,不同高度的体积标记下来,以后不必每次测量计算。

2.根据剂量计算用药量。简单的计算是每立方米(1米3=1000升)中放入1克药为1ppm(液体药1毫升为1ppm)。例如,测量某池的水体积为0.15立方米,遍洒3ppm呋喃唑酮,那么0.15×3=0.45克,就是说0.15立方米水要准确称取0.45克呋喃唑酮。

3.把药物溶入少量水中(液体不用溶解),然后均匀洒入养鱼水池(缸)中即可。

家庭饲养观赏鱼的容器体积都较小,每次用药量太少,不好称量,可以先把药物配成1%的溶液,然后每10升水加入1毫升1%的药液就是1ppm,2毫升就是2ppm。在水溶液中能保存较长时间的药物,如硫酸铜、甲醛溶液等,先配成1%水溶液倒入棕色瓶中保存,以后使用时只要用小量筒按需要量量取药液倒入水中搅拌均匀即可。有很多饲养鱼缸需要泼洒药物时也可以用这种办法,非常方便,计算也很简单,无须每个缸单独称一份药。

用遍洒法时,鱼长时间生活在含药水中,此时应密切注意鱼的安全,防止中毒、缺氧造成的死亡。

如何施行浸洗法

浸洗法也称浴洗法或药浴法。浸洗法与遍洒法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浸洗法不是把药物洒入养鱼的池(缸)中,而是把药物溶于另一容器中,待药物溶解完全,搅拌均匀后,再把鱼集中到此容器中进行消毒,一定时间后把鱼放回原饲养处或清水中暂养。

与遍洒法相比,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一样,但浸洗法所用的药物浓度较高,浸洗时间较短。由于所用药物浓度高,在实际浸洗时要密切注意鱼的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将鱼转入事先准备好的清水中或原饲养的地方。

每批浸洗鱼的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缺氧。鱼的数量较多时可分批浸洗。

寄生虫病一般浸洗1~2次即可,传染性病害浸洗后最好遍洒1次。

内服法怎样施行

内服法是将药物直接投喂给鱼或拌入饵料中投喂鱼的给药方法。用来治疗鱼体内脏的病害,如细菌病、体内寄生虫以及维生素缺乏症这类营养性疾病。

内服药是靠鱼摄食而摄入的,药物剂量大小随摄食多少不等,有的鱼多,有的鱼少,不摄食的鱼服不到药,因此要求所用药物毒性小,吃药多的鱼不会中毒;有效剂量宽容量大,吃药少的鱼也能有治疗效果。

有的药没有特殊的气味,如磺胺嘧啶,稍加处理就可以直接投喂。有些药需要加入饵料中做成药饵才能投喂。

药饵的加工方法是:把加工饵料的原料或已加工好的饵料碾成粉末,加入10%~20%的淀粉,加入适量药物用水掺和混匀成面团状,用绞肉机绞成条状或碾成片状,晒干。再制成颗粒状,过筛,粗细分开,供大小不同的鱼用。太细的颗粒重新糅合加工,太粗的再弄细一些重新过筛。做好的药饵,装入瓶中或罐头盒中,放入冰箱保存,以备随时取用。

药饵中加入药物量的计算:

每千克饵料中加入药量(克)=每千克鱼重每天投药量÷每天干饵料投饵率

例如:内服呋喃唑酮,每天每千克鱼投药0.15克,每天投饵率按1.5%计,每千克饵料的加药量为:

0.15÷1.5%=10(克)

即每千克饵料中加入10克呋喃唑酮。投饵率一般以1%计算,投喂药饵时也按1%量投喂。同理,很多治疗人及家禽、家畜的药都可以按此推算,做成药饵治疗观赏鱼类的病害。内服药物的剂量都是指纯药量,而从商店买来的商品药中有些药除有效成分外,还常加有一些其他添加剂,投药或制药饵时要注意看清说明,换算成纯药量。

如何施行涂抹法

涂抹法适用于病鱼体表局部感染和创伤。方法是用棉签直接蘸取已配制好的药液涂抹在体表患处。药物可配成浓度较高的水溶液,也可以用凡士林配制成软膏。这种方法用药浓度高,直接作用于病原体,对一些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的伤口有较好的效果。涂抹时注意将鱼的头部向上,尾部向下,以避免药液流入鱼的鳃部或口腔中。

悬挂药袋(篓)法怎样施行

此法通常在发病初期或病情较轻时使用,尤其在面积较大的鱼池中较多使用。此法的原理是在池水中造成一定浓度的药物区域,使鱼在能忍受的药物浓度范围内自由出入该区域,受到药物的作用,达到杀死其体表和鳃部病原体的目的。悬挂药袋(篓)的地点通常在食台或食场,是鱼能自愿地多次进入的地方,只有如此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注射法怎样施行

用注射器直接把药物注入鱼体内,这种方法用药省、疗效好,缺点是比较麻烦。主要用于治疗一些名贵的观赏鱼和不能摄食的重病鱼。

注射方法有腹腔注射和背部肌肉注射。背部肌肉注射不易损伤内脏,但注射药量有限,药量太大容易流出。腹腔注射可以注射较大的药量,但若针头插入不合适容易刺伤内脏。

注射部位一般选择鳍基部,沿着最后一根鳍条进针,背鳍、胸鳍、腹鳍都可以,这里肉质柔软,没有鳞片,很容易进针。背鳍基部用作背部肌肉注射,腹鳍、胸鳍基部用作腹腔注射。

常用的注射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注射方法有腹腔注射、胸腔注射和肌肉注射等。

腹腔注射

给观赏鱼类注射药物的进针方法有两种。值得提倡的是从腹鳍内侧基部斜向胸鳍方向进针,进针深度和所用的针头视鱼体的大小而定;另一种方法是从腹鳍和侧线的中部偏上方进入。注射前,应先熟悉被注射鱼的内脏器官位置,以免注射时伤及内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针管中的药物全部推出后,慢拔针,使药液不易随针眼漏出。

胸腔注射

从胸鳍基部内侧斜向头部方向进针。深度视鱼体大小而定,以不伤及心脏等内脏为准。

肌肉注射

在背鳍前与侧线基部,即鱼体最后部位,与鱼体呈30°~40°角,向头部方向进针注入。深度以不达到脊椎为宜,所用药物应选择对肌肉组织无刺激和影响的为佳。为了便于注射,防止鱼挣扎而影响操作,可采用浓度为1/5000的晶体美曲膦酯浸洗鱼体,将药液盛于水桶或水盘中浸洗,应根据水温的高低和鱼体活动等情况,灵活运用。这种方法有两个好处:一是鱼体被药物麻醉,不会跳动,便于注射操作;二是可以杀灭鱼体体表寄生虫。

内服法的要点是什么

就是把防治鱼病的药物掺入饵料中投喂观赏鱼,从而达到防治鱼病的目的。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有一个前提,即观赏鱼一定要有食欲。一旦病鱼失去食欲,此法就不起作用了。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加入饵料中的药物应是没有毒性的。例如,呋喃唑酮、大蒜素、呋喃西林、土霉素、磺胺类、维生素等。喂药时要视观赏鱼的大小、病情、天气、水温以及鱼的食欲等情况灵活掌握。

但是,一般外用的有毒药物,像硝酸亚汞、高锰酸钾、硫酸铜、美曲膦酯等,切忌用内服法,以免对观赏鱼造成伤害。

浴洗法的要点是什么

这是治疗鱼病中的一种通俗专用名称。就是将有病的观赏鱼放在特定配制的药液中浸浴一下,以此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个别鱼或小批量患病的鱼使用。主要是杀灭体表寄生虫及治疗细菌性的外部疾病,也可通过鳃或皮肤组织的吸收用于治疗细菌性内部疾病。具体操作方法是:

1.根据病鱼数量决定使用的容器大小。一般可用面盆或小缸,放2/3的水,然后按药品剂量和所需药物浓度,并根据鱼体大小、水温配好药液后,就可以把病鱼浸入药液中消毒或治疗。

2.短时间药浴时使用浓度高的药品,常用药为孔雀石绿、甲基蓝、美曲膦酯、高锰酸钾等,长时间药浴则用食盐水、高锰酸钾、甲醛溶液、呋喃类、抗生素等。具体时间要视鱼体大小、水温、药液浓度和观赏鱼的健康状况而定。一般鱼体大、水温低、药液浓度低和鱼的健康状态尚可,则浴洗时间可长些;反之,浴洗时间应短些。注意事项:

第一,浴洗时,不要离人,要随时注意观察病鱼有无不良反应。发现病鱼狂游、抽搐或窒息时,要立即把病鱼捞入等温的新水中漂洗、增氧抢救。切不可大意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第二,浴洗后的病鱼,最好先捞入新水中漂洗,然后再捞入池(缸)里。用新水,加增氧机充氧,并停食或少投食,予以静养,多晒太阳。

第三,在病鱼池(缸)中,可按泼洒法的用药浓度泼洒全池,这样可提高鱼病的治疗效果。

泼洒法的要点是什么

就是根据观赏鱼的不同病情和池(缸)中总的水量计算出用药量,配制好特定浓度的药液,然后向鱼池(缸)内慢慢泼洒。如果是土池子,因面积太大,则可把病鱼用渔网牵往鱼池的一边,然后将药液泼洒在鱼群中,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注意事项:这种方法是适用于患病鱼数量较多,又没有空余的池(缸)暂养的情况下采用。治疗前应准确测定鱼池(缸)中水的体积,正确配制药液。配制药液的浓度,应该比规定的偏低一点,而不宜过高。理由是,如果药液浓度过高,一旦出现意外,因来不及换水倒池(尤其土池子),容易造成大批鱼中毒死亡;而浓度偏低一点,则还可以补泼药液。

#观赏鱼#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暂时还没有回答,开始 写第一个答案吧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