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地下水观测是有前景的前兆手段? 震前地下水会出现什么异常变化?
为什么说地下水观测是有前景的前兆手段? 震前地下水会出现什么异常变化?
- 上一篇:植物在地震前有异常反应吗?
- 下一篇:小震闹,大震必然到吗?
相关问题
- 10-02 地震安全性评价分为几级?地震主管部门审批权限有哪些?
- 10-02 为什么要进行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它包括哪几方面的工作?
- 10-02 哪些建筑工程需要做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等级有哪些?
- 09-30 工程抗震能力是什么?为什么建筑应避开活动断裂?
- 09-30 恐震心理及对策是什么?
- 09-30 学校抗震设防标准是什么?
- 09-30 开展农村民居防震减灾工作有哪些?
- 09-30 什么叫防震减灾工作的三大环节?
- 09-30 为什么说迅速恢复社会秩序和生产有巨大的减灾效益?
- 09-30 怎样估算由地震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已有4条答案
-
admin
- 地下水是地壳的组成物质之--,它储存于地壳含水层、岩石孔隙、溶洞中。随着地震孕育过程中应力和应变的增强,地壳形变及微裂隙的发展,地下水以很活跃的因子显示出前兆异常。进而言之,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应力场变化打破了地下承压水的动态平衡,致使水的物质成分及温度发生变化。岩层压力和应变的微弱变化都直接对周围的水发生作用,岩层的应力变化信息便通过被作用的水向四周传播。地下承压储水层作为
-个封闭容器,应力变化信号可顺着水向很远的地方传递。据;这种机理,可以运用宏观、微观、物理及、化学等方法监测地下水的动态。常见的观测手段有:水位、水温、水电导、应力波、固体潮波形畸变、水氡、气体含量及外化学成分的化验等。中国、日本美国等主要地震研究国家都把地下水观测视为有前景的主要前兆手段。同时认为,地下水微动态观测是突破地震短临预报的较有希望的途径。
震前地下水常见的变异有井水翻花、冒泡、变色、变味,泉水断流或喷涌,地面上冒水、冒砂、冒泥等地下水异常,具体有:
(1)天早水位猛涨。如1970年1月5日云南通诲7.7级地震前。震区早情十分严重,直至当年底还久旱无雨,在震前六七天,出现水井水位突然上升。甚至有溢出者。
(2)多雨季节水位猛降,如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前,天津地区连降中雨到大雨,可是在7月17 日晚和18日早晨,天津南部出现地下水位突然下降。
(3)无井(或干枯井)的地方大量涌水,井泉水位却急剧下降。如1970年1月5日云南通诲7.7级地震前两三天,震中区一家村民家墙脚下,突然涌出一股清水,地震后才停流消失。
再如,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级地震前,某村民家植烟叶旱地里出现了冒水现象。 - 赞同 0 0 发布于 2020-09-29 09:33 评论
-
admin
- 地下水位在震前的变化反映震源处地应力作用加强,是地质构造活动强化的信息,构造活动越强,则地下水位变幅和范围也就越大。根据这种机理,可利用地下水的变化预报地震。
以下是震区群众总结出地下水预报地震的顺口溜:并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早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胃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了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其他原因也可引起地下水的异常,即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外界因素概括起来有太阳黑子活动、星球引力的变化、四季的更替、气象气候、地貌地质、植被、水文因素的影响,以及人工开采地下水、农田灌溉等,都可引起地下水动态的变化。外因引起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有周期性变化和随机干扰。其他形式的地壳活动也可引起地下水动态变化。认为地震前兆的地下水异常有翻砂、变色、变味、漂油花、冒泡、打旋、喷气、发响、水位升降、化学成分的变化等。然而,震后效应的地下水变化的数量多、延续时间长,不仅限于断裂带,可“遍地开花”。 - 赞同 0 0 发布于 2020-09-29 09:33 评论
- 本月热门
- 最新答案
-
-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对,是一种现代的经济分析方法。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及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所以又称之为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和基础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具体来说,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总需求理论、总供给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开放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等内容。
admin 回答于11-06
-
请问如何注册呢
Quinn 回答于11-03
-
心丶。
访客 回答于08-15
-
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在实验室和田间反复对育种程序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模拟、筛选和优化,实现从传统的“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的“精准育种”的转化,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全面提升育种水平,培育突破性新品种 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最早是由荷兰科学家Peleman和Van der Voort于2003年提出的,他们申请了“Breeding by design”的商标,并指出分子设计育种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作物中控制目标性状的QTLs位点的定位与分析,以及各个基因座的等位变异对表型的效应值。
admin 回答于07-20
-
实生选种是从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植株群体中,采用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葡萄实生选种不等同于自交选种。这是由于实生选种既可能是自花授粉,又可能是异花授粉,或两者相结合,后代有一定程度的杂交个体。在自由授粉情况下,葡萄两性花品种既能自花授粉,又能异品种授粉,雌能花品种仅能异品种授粉。而葡萄自交选种指的是从同一品种、同一植株或同一花朵的授粉所获得的后代中进行品种选择的方法。
admin 回答于07-20
-
- 最近发表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