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知识问答库
首页 > 百科 > 正文

当前我国地震形势怎样?我国采取了哪些工作方针和防震减灾措施?

百科 百科问答 2020-09-30 13:17 3 34638

当前我国地震形势怎样?我国采取了哪些工作方针和防震减灾措施?

#地震知识#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已有3条答案
admin admin
当前我国地震活动形势为:大陆地震活动进人新的活跃期,如2011年大陆西部最大地震为2011年2月1日云南盈江发生的4.8级和2月4日青海海西,以及新疆若羌交界的4.8级地震;特别是我国境外中强地震相对活跃,2011年2月4日在距我国边境260千米处发生缅甸、印度交界处的6.4级地震,2011年2月24日在距我国边境120千米处发生在蒙古的5.6级地震。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城(北纬38.1°,东经142.6°)发生8.8级地震,2011年3月24日我国大陆受印度板块推挤作用的动力构造结附近发生了缅甸(北纬20.8°,东经99.8°)的7.2级地震。2010 年以来全球7级以上地震活跃,共发生34次7级以上地震,明显高于18次的年平均活动水平。
据地震专家分析,我国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具有活动和平静交替轮回的特征。20世纪以来,大陆地区已经历了六个地震活跃幕,每个活跃幕都有十几次7级以上大震发生。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地震活动进入了第五个活跃幕。专家们预测,这个活跃幕将持续到20世纪末,期间也与上个地震活跃幕一样,可能有10次左右7级以上大震发生,甚至可能发生8级巨大地震。
面对严峻的地震形势,我国制定了“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常备不懈”和“依靠科学进步,发挥政府的减灾职能,提高全民族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综合防御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为进-步统-各级领导,地能减灾有关部广]及科学工作者、广大公众的认识,明确新的地震活跃期中的奋斗目标和任务,1994年,我国正式提出“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能力”的防震减灾10年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九五”期间我同防震减灾工作的目标是:“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使我国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大中城市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以此带动全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地复综合防御能力的提高。为在全面实现防震减灾10年目标打下扎实的基础。”
赞同 0 0 发布于 2020-09-30 13:18 评论
admin admin
中国地震局综合考虑震情、灾情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总结多年来地震趋势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论证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重点监视防御区,同时,提出了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指出:鉴于目前的预测科学水平有限,未划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地区也不完全排除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因此,也应认真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另外,要求全国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基.
层企事业单位根据本行政区的震情形势,按常规、强化、应急和救灾等方面对全民进行普及地震知识、防震救灾知识、防震减灾知识等的宣传,从而提高全民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秩序,1995年2月11日国务院颁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明文规定:根据地灾害预测,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以上政府、各部门]都应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防震减灾行政管理部门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防震减灾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防震减灾职能,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救结合,采取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和地震救灾与重建等四种途径减轻地震灾害的综合防御措施。
也就是说,我国的地震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我国的邻近地区的日本、缅甸等地出现强震活动,使我国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增大。针对这一-震情形势,我们必须加强防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案)的“防震减灾规划”一章中提出了“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我们国家中长期预报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但是短临预报是-个世界难题,因此,只能是以预防为主。
“防震减灾”顾名思义,是人类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系统工程。溯源这个名词的提出是1980年末、1990年初,它是我国地震工作方针的发展必然产物。
赞同 0 0 发布于 2020-09-30 13:19 评论
admin admin
回顾我国地震工作方针变革历程:邢台地震发生后,周总理在亲临震区慰问群众和指挥抗震救灾时提出了“以预防为主、实行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的方针,争取用--代或两代人的时间,解决地震预报问题”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生产、重建家园”的地震和抗震救灾工作的方针。根据周总理对地震工作指示中强调的基本点,1972 年正式归纳成“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大打人民战争”的地震工作方针。1975 年海城地震后,修改为“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下,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土洋结合,依靠广大群众做好预测预防工作”的地震工作方针。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和“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战略方针,地震部门在总结海城地震、唐山地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新时期地震工作方针调整为“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加强地震预报和工程地震的研究,推进地震科学技术现代化,不断提高监测预报水平,碱轻地震灾害,发挥地震科学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随着我国进人20世纪第五个地震活跃期和“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活动的掀起,将20世纪90年代的地震工作方针制定为“预防为主、平震结合、常备不懈"和“依靠科学进步,发挥政府的减灾职能,提高全民族的防震减灾意识,增强综合防御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进而调整为“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纵观地震工作方针的历程,我国地震工作不同历史时期其表述有所不同,它体现了地晨工作为适应国家需要也不断地调整其工作内容和重点,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的战略方针,阶段性地调整地震工作方针。同时体现了我国地震工作的沿革和发展状况,即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封闭式的单纯搞地震预测预报,逐渐发展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式的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发挥政府减灾职能、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防震减灾工作。由此我国地震工作进入了综合防御地震灾害“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的“防震减灾”阶段,于是“防震减灾”名词应运而生,并得以广泛沿用。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惨重灾难,举世震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党政军民迅速应对,华夏子孙众志成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在中华大地上悲壮地展开。要
赞同 0 0 发布于 2020-09-30 13:20 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