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知识问答库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安居乐业”与中国古代理想社会有何关系?

文化 文化人 2020-09-25 19:33 1 35043

“安居乐业”与中国古代理想社会有何关系?

#中华文化##成语#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已有1条答案
admin admin
“安居乐业”指人民生活安定美满,也意味着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这个成语出自《老子》:“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至老死不相往来。”
中国古人把人类奋斗的生活目标定位为“安居乐业”。古人杜甫曾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吁求;李白感叹纤夫生活“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孙中山毕生争取民生、民权;范仲淹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这些圣贤眼里,只有百姓们真正实现居有定所,劳有所获,自己内心才能真正快乐。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曾为人们描画了这样一个祥和的世界,那里的人们无论老少“怡然有余乐”,可谓是安居乐业的完美实现。实际上,安居乐业也并非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孟子》中有言:“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乃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只要让百姓有恒产,才能有恒心,国家才能富足,才能真正做到“安居乐业”。
赞同 0 0 发布于 2020-09-25 19:34 评论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