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知识问答库
首页 > 文化 > 正文

鲁迅评价《西游记》:“……又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中国小说史略》)结合作品,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文化 没头脑没常识 2022-08-04 09:10 0 101454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既不是直接地抒写现实的生活,又不类于史前的原始神话,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西游记》的风格是幽默诙谐的,它是一部幽默艺术的精品,充满喜剧艺术精神。胡适说:“正因为《西游记》里种种神话都带有一点诙谐意味,能使人开口一笑,这一笑把那神话了‘人化’,过了。”(《西游记》考证)。《西游记》的幽默诙谐是有一定世情情调的,正如鲁迅所说:“又作者票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中国小说史略》)

(1)极幻与极真的巧妙融合《西游记》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展现出一种奇幻美。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那么入情入理。小说中的神魔都写得有人情,通世故。这部小说就在极幻之文中,含有极真之情;在及奇之事中,寓有极真之理。

(2)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做到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所谓物性,就是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以及与之相称的性格,如猪八戒的猪样,而且这些动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具有“神性”。但作者又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充“人性”,猪八戒的偷懒和好色。再如孙悟空,既神通广大,又保持了猴的特征和习性,也具有人的优点和弱点,他就是一只石猴在神化与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

(3)多角度、多色调描绘的形象《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注意把人物置于日常的平民社会中,多色调地去刻画其复杂的性格,从而给人以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如猪八戒,他不忘情于世俗的享受,但还执着地追求理想;他使乖弄巧,好占便宜,而又纯朴天真,呆得可爱;他贪图安逸,偷徽散漫,而又不畏艰难,勇敢坚强;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显然,《西游记》用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出来的猪八戒这一艺术形象。

(4)戏言寓诸幻笔《西游记》能“戏言寓诸幻笔”,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这种戏言,有时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无关乎作品主旨和人物性格的刻画,只是为了调节气氛,增加小说的趣味性。比如第四十二回写悟空去问观音借净瓶时,观音要他“脑后救命的毫毛拔一根与我作当”,悟空只是不肯,观音就骂道:“你这猴子!你便一毛也不拔,教我这善财也难舍。”这“一毛不拔”就是顺手点缀的“趣话”,给人以轻松的一笑。但有的戏言还是能对刻画性格、褒贬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游戏笔墨也能成为讽刺世态的利器,还有的戏谑文字实际上是将神魔世俗化、人情化的催化剂。如第79回写在比丘国,国丈要用唐僧的心肝为药引,孙悟空变作假唐僧剖心一段,显然,作者在这里是借题发挥,针贬世态。又如第98回写佛祖手下阿傩、伽叶向唐僧索要人事一段,字里行间,不无对人情世故的针贬。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暂时还没有回答,开始 写第一个答案吧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