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知识问答库
首页 > 文化 > 正文

刘熙载称五代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艺概·词曲概》),试结合作品进行评述。

文化 没头脑没常识 2022-08-08 23:17 0 26200

清代著名学者刘熙载在其诗文评论著作《艺概》中曾经指出:“齐梁小赋,唐末小诗,五代小词,虽小却好,虽好却小,盖所谓‘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也”。刘熙载的这种对于不同旨趣、不同风格的作家作品能够不“著于一篇”,不强分轩轾,其长处与不足都如实指出的治学态度,是值得后人称道的。刘熙载这里所说的“小”,是就题材和内容而言的,他说的“好”,是就手法和技巧而言的。

在他看来,五代词的主要内容是写景状物,其生活气息浓厚,文采繁华,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即“虽小却好”;然而五代词思想内容贫乏,格局小,甚至不乏脂香腻粉的气味,即“虽好却小”。试以敦煌词、花间词、冯延巳词和李煜词加以详细评述:

(1)敦煌词

敦煌词在体制上亦属粗备型体,未完全成熟。其所咏内容,一般与词调大致相符,这种“咏调名”的现象,与其后词在内容上离调愈来愈远不同,亦属早期词调初创时的特征。①敦煌词造意遣词保存了民间词的素朴风格,富于生活气息

敦煌词代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作者来源复杂,各篇在体制上成熟的程度不同,从思想内容到表现上的工拙、精粗、文野,差异很大,拙朴固然是其本色,但也有不少作品讲究词藻华饰,甚至文与白,纤巧与朴拙,并见一篇之中。②敦煌词市井化,甚至艳情化趋势的出现

敦煌词的相当一部分作品,表现出重心向抒情方面转移,以及市井化,甚至艳情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经过编订,可能也经过润色的《云谣集》中,表现更为突出。因此,敦煌词作为“倚声椎轮大辂”,应不止在于具有词处于萌芽状态的拙朴,同时还在于它多方面显示了过渡性的特征。

(2)花间词

后蜀赵崇祚于广政三年编成《花间集》十卷,选录18位“诗客曲子词”,凡500首。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生活于晚唐,未入五代。孙光宪仕于荆南,和凝仕于后晋,其馀仕于西蜀。①《花间集》的地位《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它集中代表了词在格律方面的规范化,标志着在文辞、风格、意境上词性特征的进一步确立,以其作为词的集合体与文本范例的性质,奠定了以后词体发展的基础。②花间词的主要内容与艺术特点

花间词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色和生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言情不离伤春伤别,场景无非洞房密室、歌筵酒席、芳园曲径。此外,虽也写郊游中的男女邂逅,女道士的春怀,宫女的幽怨等等,但中心仍然是男女情爱。

与这种情调相适应,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尽管花间词的具体作家之间互有差异,但在总体上有其一致性。

(3)冯延巳词

冯延巳,词作数量居五代词人之首,其词虽然仍以相思离别、花柳风情为题材,但不再侧重写女子的容貌服饰,也不局限于具体的情节,而是着力表现人物的心境意绪,造成多方面的启示与联想。如《谒金门》虽是写女子的闺怨,并且展开一些具体情节,但词中集中表现的女子为怀人所苦而不胜怨怅的心理,却不为闺情或具体人事所限。冯延巳的《鹊踏枝》,愁郁之中,屡屡挣扎,而又难以排遣。既为“闲情”所苦,又以无悔的口吻宣称“不辞镜里朱颜瘦”,往复盘旋,委婉尽致。

(4)李煜词

南唐国主李煜的词在题材内容上前后期虽有所不同,但无论前期后期,又有其一贯的特点,那便是“真”。

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的后期词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也不加掩饰,如《玉楼春》。

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情性,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②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③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李煜的《虞美人》,以恒久的自然,与短暂无常的人事一次次对比,抒写深悲积恨,《乌夜啼》避实就虚,摄尽凄婉之神。又以“剪不断,理还乱”的麻丝喻愁,欲言难言,真是肠回心倒,缠绵之至。境界较为开阔而又有深厚缠绵的情致。

总之,五代词作为词的开端,奠定了词的基本叙述内容以及词风的特点,是词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它开启了宋词的繁荣。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暂时还没有回答,开始 写第一个答案吧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