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知识问答库
首页 > > 正文

什么是酒令?

今天不喝水 2022-10-26 10:13 0 22900

什么是酒令?

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通常是在酒席间推举一个人做令官,剩下的人听令轮流说联语、诗词或是做其他类似的游戏,违令者或是失败的人要接受相应的处罚,所以又被称为“行令饮酒”。

酒令对酒礼的变革、丰富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佐酒助兴、活跃筵席气氛的重要手段,更是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融入酒中,使之成为“酒中的文化”。

根据历史记载,酒令由来已久,最开始的时候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的“监”。总的来说,酒令就是用来罚酒的,后来甚至成了劝酒、赌酒、逼酒的手段。但是,实行酒令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罚酒,而是为了活跃饮酒时的气氛,更何况很多时候酒席上坐着的都是彼此不认识的客人,不认识的人坐在一起,气氛难免会有些尴尬,行令就像是催化剂,可以在短时间内让酒席上的气氛随之活跃起来。

此外,饮酒行令,不光要以酒助兴,有下酒菜,而且通常还要伴以填词赋诗、行拳猜谜之举,它要求行酒令的人机智敏捷,有才华和文采。所以说,饮酒行令既是古人好客传统的表现,又是他们饮酒艺术与聪明才智的结晶。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酒令的种类:我国的酒令五花八门,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雅令和通令两大类。

1.雅令。记载于史籍的雅令主要有花枝令、诗令、四书令、谜语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对字令、快乐令、筹令、彩云令等。

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几种雅令:

(1)卜箕子令。具体来说,是先拿来一枝花,然后开始拿着花行令,嘴里唱着词,还要逐句指点,举动稍微有一点错误,就要罚酒。

(2)四书令。它是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本儒家经典中的句子组合而成的一种酒令。在明清两代的文人宴会上,四书令很受欢迎,常被用来测试文人的学识和机敏程度。

(3)花枝令。这是一种击鼓传花或是彩球等物品行令饮酒的方式,这种酒令在唐代的很多诗文中都有过记述。从这些诗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人击鼓传花递球的场面是非常热闹的。

(4)筹令。这是唐代的一种筹令饮酒的方式,比如说“论语筹令”、“安雅堂酒令”等。后者有五十种酒令筹,上面各写着不同的劝酒、酌酒、饮酒的方式,并且还与古代文人的典故相吻合。这样既可以活跃酒席的气氛,又可以让人掌握很多历史典故。

(5)牙牌令。这是唐代筹令的一种变异形式,它和安雅堂酒令相似,盛行于明清两代。《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对牙牌令进行了细致精彩的描写。

行雅令时,通常是先推一人为令官,或是出诗句,或是出对子,然后其他人再按照首令的意思往下续,所续的酒令必须在内容上和形式上与首令相符,不然则要被罚喝酒。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的人既有文采和才华,头脑又机智敏捷,所以它是酒令中最能够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了。

唐代传奇《申屠澄》中就记载了关于雅令的一则动人的故事:

布衣秀才申屠澄在赴任县尉途中遇到了大风雪,他没有办法再赶路,于是只好在夜晚投宿于一处茅屋。好客的主人烫上好酒,准备酒席款待客人。大家围着炉子一起行酒令,申屠澄举杯行令说:“厌厌夜饮,不醉不归”,他引用的是《诗经》的诗句。没想到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主人的女儿就笑着说:“这样的风雪之夜,你又能到哪里去呢?”说完,少女就多情地看了申屠澄一眼,脱口说了一句酒令:“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申屠澄听了非常惊讶,他知道少女用的是《诗经·郑风·风雨》里的诗句,隐去了“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后两句,他立刻就明白这是少女在含蓄地向自己表达爱慕之意。于是,他就向少女的父母求婚,两个人最终喜结良缘。

2.通令。主要是猜数、划拳、抽签、掷骰子等。通令很容易营造酒宴中热闹的气氛,因此其比较流行。但是通令掳拳奋臂,叫号喧争,看上去显得单调、粗俗、嘈杂,也确实有失风度。

(1)划拳。唐代人称之为“打令”“拇战”“招手令”等,具体来说就是用若干个手指的手姿代表某个数,两人出手后,相加之后必须等于某数,出手的同时,每人都要报出一个数字,如果甲所说的数正好与加数的和相同,就算是赢家,输的人就要喝酒。如果两个人所说的数字相同,那么则不计胜负,需要重新再来一次。划拳的过程中拆字、联诗较少,所说的吉祥话较多,比如三星高照、六六大顺等。

由于划拳形式简单,通俗易学,而且还带有很强的刺激性,因此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2)花样令。主要包括两只蜜蜂令、虎棒鸡虫令、玩骰子、猜骰子、读数字等。


取消评论你是访客,请填写下个人信息吧

暂时还没有回答,开始 写第一个答案吧
本月热门
最新答案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